天还蒙蒙亮,顾斐就醒了,今天该去镇上找房子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挪到床边,免得把两个小孩吵醒,洗漱完毕之后就开始做早餐。想着过几天就要搬走,顾斐并没有在家里留太多面条,那就做个鸡蛋灌饼好了。

    在揉好的面团抹一层酥油包进去,烙的时候内里就会自己鼓起来,小心地在面饼上戳个洞,将裹着葱花的蛋液顺着洞口倒进去,等着里面的蛋液成型,便可以翻面了。只可惜家里并没有铁锅,烙出来的饼皮多少有点硬,再加上这几日顾斐忙着收拾家里的东西,没机会做酱料,只能刷些简单的上去。

    不卷肉和菜的鸡蛋灌饼没有灵魂,但家里条件这样也没办法。顾斐想了想,又做了两个不加蛋的,而是放点糖,皮烙软一些,做成甜口的小烧饼给两个孩子加餐。

    “阿姐今天又做了什么这么香?”厨外顾萱正揉着眼睛,一幅被香味引的起床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就普通的饼,快醒醒眼,把弟弟也叫起来,咱们今天要出去的。”顾斐提醒她。

    一听这话,顾萱一下子睁大了眼睛笑起来,“对!今天要去镇上,我去叫弟弟起来。”

    三人吃完香喷喷的早餐,顾斐就把弟弟送到余婶子家。“顾姐儿,你去镇上找你余大哥,码头边那个开茶店的就是,我让他帮你问了,你别自己忙活。”余大婶拉着顾斐的手叮嘱她。

    顾斐道过谢,带着顾萱坐上了去镇里的牛车。车上顾萱缠着她问七问八,满眼都是对小镇生活的憧憬,是了,顾斐想起,她们上一次去镇上还是爹娘在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顾妹子,我到前面还有事,就把你们放这儿了好吧。”赶牛车的大叔在进镇后的没多远就停下了。顾斐扶着顾萱下了车,就和大叔约定好回去的时间,等大叔赶着车向另一边走了,她两也向路人问茶店的位置。

    到镇上已经是中午了,顾斐一方面不想到了店里麻烦人家,一方面也想看看这镇上的吃食,于是和顾萱先转转找吃的。

    走过两条街便是集市,什么店都有。小镇叫念平镇,因为和省城离的近,又有一个码头,所以比较热闹。除了路边的店铺,小摊小贩也不少,但卖吃食的却不多。和顾斐想的一样,战后大家更看重基本需求,对口腹之需温饱即可。但她并没有失去信心,谁能不爱美食呢?

    夏末的天气很是清爽,正午的日头照在身上也不会难受,顾萱蹦蹦跳跳在前面走着,闻到不远处包子铺浓郁的肉香味。“阿姐,这边!”

    顾斐走过去,卖包子的老板是对胖胖的夫妻,他们穿着洗得干净的粗布衣,一个熟捻地在手心揉出包子褶,一个正打开热气腾腾蒸笼往里夹熟了的包子。“姑娘,要包子不?”大娘看见她们,便马上招呼着。

    “有什么馅的?”顾斐问。

    “啥馅儿?肉馅呀?”大娘没明白。

    “拿一个就好,得多少钱?”顾斐忙改口。听了大娘的回答便知道这里的包子没有后世那些五花八门的馅,而只有一种肉的。看看来买的顾客也知道,这里多是上工的青年男子,自然以饱腹为主。

    顾萱递过五文钱,便喜滋滋地接过油纸包的包子,还冒着热气,虽然有些饿,但她没有急着开始吃,而是先递给阿姐。顾斐吹凉了旁边一层,直接上手掰下来三分之一。这包子有顾萱手掌大,掰下来一看皮也挺厚,虽不似后世的包子那样白嫩软乎,但吃起来很有劲儿。她掰下的部分馅不多,但是肉是实打实的,只是尝起来并没有多少汁水,更没有小笼包那样浓香咸腻的口感,但对于一个成年人,吃几个就很容易饱了。

    吃完手中这个,顾斐便打消了做小笼包的想法,既然目标客户的需求是吃饱,那一笼八个小包子肯定满足不了,更别说若是做灌汤小笼包,虽然皮薄又汁水鲜美,但眼下还是算了。

    顾斐边走边看,看到有卖糕点的,小摊前少有人来;有卖馄饨的,坐着吃的倒是不少。人最多的是个卖饼的店,肉饼又大又香,往锅上一摊,油滋滋的香味就往外冒。还有一边有个卖粥的婆婆,离码头较远,靠近集市里,生意虽不多,但也却不是完全没有。

    “做工的人更喜欢口味重,分量大的吃食,所以这包子铺和肉饼这么受欢迎;而其他商贩干活不累,有些普通的吃食就可以了;有门店的可以在自家吃,只偶尔出门买些点心,这便是各个店铺的目标客户。”顾斐耐心地跟萱儿说,顾萱边吃着包子边认真听。

    不过总的来看,倒是没有卖粉面的人,顾斐心里稍许安定。后世鄂省的粉面是她的最爱,热干面炸酱面榨菜肉丝面……上学时在校门口一天一种,一个星期都不带重样的。

    “阿姐想支个面摊子,你觉得在这可行不?”顾斐问。